上海专家为边疆送去精湛医术 带医生开创当地“先河”

2020
11-25

健康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中新网上海11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在新疆和西藏,上海的医学专家们用精湛的医术帮助当地医生创造“第一”,造福着当地民众。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4日披露,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南疆地区首例肠神经发育不良早产儿成功手术。

  在西藏雪域高原,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医疗队队员,上海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顾竹珺医师完成了日喀则市首例儿童的结肠镜检查及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为一名反复便血10个多月的5岁男孩解除了痛苦,填补了日喀则市儿童肠镜检查及治疗的空白。

上海专家帮助西藏患儿解决便血困扰。上海市儿童医院供图

上海专家帮助西藏患儿解决便血困扰。上海市儿童医院供图

  据悉,肠神经发育不良早产儿出生体重仅1.69kg,腹胀导致患儿无法经口喂养,需长期静脉营养,且肠腔扩张使得败血症难以控制。随着患儿腹胀症状日益加重,随时可能出现肠道穿孔、坏死,但喀什地区新生儿外科领域的医疗技术水平暂时无法支持手术治疗。

  援疆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生须丽清目前正担任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他迅速与“大后方”取得了联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先天畸形外科诊治中心严志龙主任协同麻醉科医师李波赶赴新疆驰援。上海专家组与喀什二院新生儿科、普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通力合作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

  手术中,医生们克服了患儿年龄小、体重低、病情复杂等诸多困难,利用微创技术完成了回盲部T型造瘘术,彻底解决了患儿肠管充气扩张,结肠无活力的症状。

  新生儿尤其低体重早产儿,易发生肠道炎症或肠道功能异常,很多需要手术治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方面告诉记者,由于新生儿肠管细小,同时往往伴有炎症甚至肠管坏死,吻合难度高,给手术带来困难,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技术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据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儿童微创技术已经17年,每年收治超过1300例病人;近10年来,在新生儿外科领域运用微创技术(胸腹腔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病种涵盖几乎所有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在西藏,5岁的卓嘎(化名)一直饱受不明原因的便血困扰,曾多次就诊多家医院一直未见好转。父母带着卓嘎求助正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医疗队队员顾竹珺。

  上海市儿童医院方面24日告诉记者,顾竹珺在小儿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内镜中心援藏主任张震和儿科主任徐爱丽的支持下,顾竹珺为患儿做了无痛结肠镜检查,并发现了导致长期便血的“罪魁祸首”——肠道内的一枚息肉,随即在内镜下切除。据介绍,在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推动下,小儿内镜诊疗技术将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稳步开展。

  据了解,自今年8月踏上雪域高原以来,作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顾竹珺还与其他援藏医疗团队成员一起每周利用午间休息时间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各科室的援藏专家和科内各医生的讲课,让医生掌握更多医学进展。

  在碰到疑难病例时,医生们通过远程会诊,与上海市儿童医院专家进一步探讨诊断思路,为患儿后续的进一步治疗指明了方向。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