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过敏性哮喘错当感冒三成儿童哮喘可延至成年

2021
06-24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哮喘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致残疾病。今年5月1日是第20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是“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据中国哮喘联盟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发病率约为1.3%,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以儿童多发。调查显示,我国2016年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为28.5%。专家指出,通过哮喘发作征兆的早期识别,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助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降低疾病负担。同时,春季也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如果你的孩子反复咳嗽不止,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极有可能是过敏性哮喘“惹的祸”,而且高达20%~30%的儿童哮喘可发展为成年哮喘。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系统规范化治疗加上生活方面做好防护,完全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

哮喘治疗需持久,规范干预最关键

每年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是“世界哮喘日”,今年5月1日是第20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是“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据中国哮喘联盟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发病率约为1.3%,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以儿童多发。

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在日前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

我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不足三成

据介绍,中国哮喘联盟和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分别于2007—2008年和2015—2016年进行了两次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第二次调查覆盖了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39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2016年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为28.5%,与发达国家以及指南要求相比,我国哮喘防治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2004年TRAC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哮喘控制率为47%,2005年美国REACT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哮喘控制率为45%。

哮喘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和发展的疾病,哮喘急性发作具有一定季节性特点,我国29个省市的回顾性调查显示,每年3月和9月是哮喘急性发作入院高峰月。哮喘患者经历哮喘发作,不但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对患者和社会也造成了显著的疾病负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和中国哮喘联盟10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哮喘规范化诊治的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调查显示,哮喘患者住院率已下降,哮喘发作住院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

及早识别哮喘发作征兆及时干预

林江涛教授介绍说,根据以往调查结果显示,有82.5%的哮喘患者在上次经历哮喘发作时有明确征兆,发生频率最高的三个症状为咳嗽(60.5%)、胸闷(58.8%)、气促(54.8%)。哮喘发作的中位时间为2小时,平均时间90小时。

一些哮喘患者对于哮喘的疾病认知还存在误区,最常见的是:偶尔有咳嗽和气喘,觉得不算严重,不及时就医。因此,充分教育哮喘患者识别哮喘发作的征兆,并在征兆出现到发作的时间窗内给予必要干预,从而预防或减少哮喘的发作,或减轻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殷凯生教授提醒说,即使哮喘轻微的症状也提示气道炎症没有被控制,如果不经过规范治疗,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结构的破坏,造成永久性肺功能损害。没有被控制的哮喘,无论平常症状轻还是重,由于哮喘急性发作引起死亡的患者比例是相同的。

哮喘必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化治疗

哮喘是种慢性疾病,控制哮喘是一场持久战,无论有没有症状,哮喘患者均需要长期持续的控制药物治疗。殷凯生教授指出,不少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哮喘得到了有效控制,就放松警惕,导致哮喘复发。哮喘治疗不光需要医生对症下药,也需要患者配合遵守医嘱,规范用药,积极治疗,积极随访,未征询主治医生意见,不能擅自将药物减量或停药,这样才能达到哮喘管理的最佳效果,将哮喘控制到最好。

还有些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丧失信心,误以为“哮喘不能控制,肯定经常犯”。研究表明,经过规范治疗,哮喘完全能得到良好控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殷凯生教授提醒,患者需配合医生治疗,做到坚持用药,坚持峰流速和肺功能监测,定期随诊,才能及早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