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总咬舌头要查查脑梗塞 细述脑中风9大误区

2021
06-29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脑梗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数据表明,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将遭遇脑中风,每2秒钟就有1人发生脑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中风或因脑中风致残。中国的脑中风发病率在世界上一直高居前两名,近20年已成为我国所有疾病中第一位死亡原因。早春二月,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的倒春寒天气,更是诱发脑梗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专家指出,“脑梗”其实有80%是可以预防的,但由于不少人对脑中风存在许多健康误区,导致治疗不及时而延误病情。专家提醒,脑中风高危人群,应及早到医院进行相关筛查,以避免这种高致残、致死病的发生。

脑梗属于脑中风的一种,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将遭遇脑中风,每2秒钟就有1人发生脑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中风或因脑中风致残。中国的脑中风发病率在世界上一直高居前两名,最近20年来已成为我国所有疾病中第一位死亡原因。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二科副主任医师童晨光对中国妇女报记者介绍:“以前人们说‘三高’,现在常说‘五高’。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都非常高,第五高,就是其给整个国家和许多家庭带来非常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生活中,“脑梗”往往突然而至,看似猝不及防,其实有80%是可以预防的。但由于不少人对脑中风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导致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延误病情。早春二月,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的倒春寒天气,更是诱发脑梗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不妨让我们跟随童晨光医生,来看看平日里人们对脑中风都有哪些健康误区呢?

误区一:脑中风只有老年人才会得

童晨光解释:“脑中风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因为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原因也可能导致脑中风。但目前在中国,脑中风的平均发病年龄是66岁,发病人群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严重,血管狭窄,患脑中风的风险相对高一些。

还有哪些人容易“惹”上脑中风呢?童晨光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人也容易“惹”上脑中风。另一个高危的人群是患有周围动脉病的人。还有就是有些人的不良行为方式也容易导致脑中风,光吸烟就可导致你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还有肥胖,严格讲腰围大于90cm的人也应是脑中风重点防范人群。另外,研究表明,男性患脑中风的几率大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由于失去了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也呈现脑中风高发趋势。如果以往你得过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这表明你也是高危人群。

童晨光提醒,如果你发觉自己是患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及早到医院进行相关筛查,以避免这种高致残、致死病的发生。

误区二:颈动脉有斑块就会发生脑中风

是不是有斑块就一定会得脑中风?童晨光说,这个不一定。因为脑中风筛查是一个综合性过程,血管的狭窄、有斑块仅是造成脑中风的一个原因,所以血管筛查仅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筛查。

对于脑中风的筛查,既要评估不良行为和疾病的等危险因素,也要完善脑血管检查。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和疾病两方面。行为因素指的是吸烟、肥胖、运动少、精神压力大等;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狭窄、血脂高等。

通常,脑血管最常见的检查方式是脑血管超声,这是查颈动脉狭窄、肌肉性狭窄、或其他脑血管狭窄最简单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CT的血管检查、核磁的血管检查,看血管内影像,来筛查脑血管问题。“所以脑中风的筛查有一套程序,就是通过大夫对你的行为因素和疾病因素进行评价,加上相关脑血管的检查,就可以给患者进行分级,通过分级来确定患者的患病危险程度,给与相应的治疗。”童晨光说。

一级——脑血管相应检查没什么问题,也不存在什么行为和疾病方面危险因素,这时你只需要每年进行一个常规体检就行。

二级——脑血管相应检查没什么问题,但存在一定危险因素,这时你属于轻危人群,只需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了。

三级——脑血管确实存在问题,但仅是一些比较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没有严重的血管狭窄,这时你属于中危人群,需要用药控制斑块的生长,同时用药控制各方面危险因素,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血管严重狭窄,形成血管堵塞的问题。

四级——发现有血管狭窄,这时属于高危人群,需要长期吃药,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一步加重,造成血管堵塞。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