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别乱治,必须做好这些事

2021
07-03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秋冬季是哮喘高发季,近日持续降温,各大医院门诊中哮喘患儿又多了起来。狭窄的儿科走廊里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儿和家长,孩子哭声此起彼伏,一位母亲抱怨道:

“每天输液花3个小时,排队就要等很久;做雾化也要排队,每次一排就是一个多小时……”

这样的场景,想必每个去过医院的人都见过;这样的无奈,想必也是每个患儿家长的心声。小儿哮喘不仅让孩子受罪,对家长来说也是精神与体力的考验。

别把小儿哮喘不当回事

致力于提供诊断和治疗哮喘关键性建议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在过去20年中,在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有效控制哮喘的能力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2018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所发布的《2018 GINA 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中显示,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胸闷、咳嗽或这些症状的不同组合突然发生,或在慢性迁延反复的基础上突然加剧,患儿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并伴有呼气流量降低,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CO2)潴留的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2017年8月31日数据估计,目前有2.35亿人罹患哮喘,而哮喘更是儿童中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不断攀升,1990年全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为0.91%;2000年已上升为1.5%;而2010年发病率高达3.6%左右。

2013年由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编撰,发布在中华儿科杂志的《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城市儿童哮喘的漏诊率高达30%。究其原因,家长需要做自我检讨。一直以来,很多家长在哮喘的认识上存在片面误区,常导致孩子哮喘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有的家长认为“哮喘是治不好的”“吸入性激素的雾化治疗有副作用”;还有家长担心“运动会加重哮喘,不让孩子上体育课”;更有家长认为,没有“喘息”就不是哮喘;哮喘不遗传;孩子长大后哮喘自然就好了……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导致我国小儿哮喘诊断率非常低。

权威医学杂志《全科护理》2009年10月一篇名为《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的论文提到:早在2000年,我国对4万余名儿童进行的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平均累计哮喘患病率达到1.97%,大多数地区的患病率比10年前有明显增加。70%以上儿童哮喘症状首发于3岁之内。发现得越晚治疗难度越大,因此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要仔细当心。

通常的哮喘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损害不大,可是不积极治疗,哮喘终年发作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可能因由缺氧或皮质激素的抑制蛋白合成等作用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给较大损害。小儿哮喘反复发作后,很容易导致胸廓发育畸形、肋骨骨折,还可能诱发肺心病和肺气肿,威胁孩子生命健康。

孩子怎么得上了哮喘

儿童哮喘可由不同的触发因子诱发,主要原因包括两大类: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遗传因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月刊中《小儿哮喘与家族哮喘的关系》一文提到,哮喘各级亲属患病率高于一般群体,哮喘遗传度在80%左右,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哮喘,孩子患哮喘几率较其他儿童高2-5倍;双方均患哮喘,儿童约有50%发病几率。

尘螨、霉菌、花粉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年10月刊中《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的治疗现状》一文提到: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大于80%病例属于过敏性哮喘,尘螨是本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种最强烈的变应原,是中国哮喘儿童最主要的相关变应原之一。此外,动物皮毛、家禽羽毛、棉花纤维、绒毛玩具、羊毛地毯等也容易引起儿童哮喘发作。霉菌过敏以6~9月为发病高峰期,花粉过敏以春季多见,可以诱发儿童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急性发作。

感染问题

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可诱发儿童哮喘,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气道过敏性炎症进而诱发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国际呼吸杂志》在2015年6月发布的一篇《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婴幼儿喘息及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专业论文中提到:病毒感染与儿童形成慢性气道炎症和继发哮喘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婴幼儿期病毒感染与持续性喘息和哮喘之间有相关性,与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早期控制感染症状,减少病毒感染的次数和程度对将来喘息和哮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气候因素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