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无症状也需要治疗

2021
07-29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即使是轻度的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因为能够自己痊愈的宫颈糜烂症状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宫颈糜烂的最大源头是性生活,只要有了性生活,就有可能患宫颈糜烂。一旦宫颈糜烂变得严重,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即使是轻度的宫颈糜烂也要治疗

  有些患者因为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就不愿意接受治疗。但是丰富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能够自愈的非常少,不积极治疗更易出现的后果是病情的加重。近些年来有不少研究已经证明,宫颈糜烂的发生与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有密切关系,而hpv感染又与宫颈癌有关,所以,宫颈糜烂还是早些治疗的好。

  健康族网小编提醒您:未婚女性不要因为羞于启齿就讳疾忌医,这样只能放任疾病发展越来越严重,凡事还是自己的健康更为重要。

  子宫分为3层。内层为子宫内膜,中间为肌层,最厚,外层为很薄的浆膜层。如果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就成了子宫腺肌病,以往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对引起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缺乏清楚的了解。一般认为,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

  凡有月经增多、痛经进行性加剧的妇女,都要想到本病的可能。此外,本病还可导致不孕。一般医生在腹部检查时,会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而压之有疼痛。通过B超一般都可以作出诊断。磁共振为目前诊断腺肌病最可靠且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者,均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达那唑、孕三烯酮、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但这些药物均可造成闭经,有一定的副作用,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无效或长期剧烈痛经时,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等。

  如果患者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合并子宫肌瘤或存在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以切除子宫为宜。而且,为避免残留病灶,以全子宫切除为首选,一般不主张部分子宫切除。

  子宫腺肌病病变多为弥漫性,界限不清,彻底切除病灶几乎不可能,故单纯的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疼痛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因此,有专家利用腹腔镜手术,在切除腺肌瘤的同时阻断子宫的供血动脉,可提高该手术的疗效。

  令患者关注的是子宫腺肌病会不会恶变的问题。与子宫腺肌病类似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相比之下,子宫腺肌病发生恶变更为少见。

  宫颈糜烂的患者会有白带增多的症状出现,在性生活中还会出现性交出血的情况。宫颈糜烂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它与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关专家研究认为,宫颈糜烂和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未婚的女性因为有处女膜的保护,所以阴道内通常是不会有外来物侵入的,并很少出现宫颈糜烂。而有了夫妻性生活后,阴道基本处于开放式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外来病菌的侵袭。

  正常及讲究卫生的性生活是不会给女性带来伤害的,因为正常的*中是含有杀菌成分的,可以对阴道起到杀菌作用,并且女性阴道也有很强的自洁功能,可以自然抵抗外来病菌侵害。如果每次性生活开始前,都能做到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及会阴部位,注意卫生,那么一般是不会患上炎症的。

  如果性生活中不注重卫生,那么就为病菌提供了侵入的忌讳,加上女性宫颈腺体分枝复杂,子宫颈管内膜皱壁较多,所以使感染不容易清除干净,这也是造成女性生殖器炎症的因素。宫颈糜烂这种病的发病率最高的年龄20~30岁占51.71%,其次是30~40岁。

  20~40岁的女性需要雌激素水平最高,并有一定阴道自洁功能,但是在这段期间性生活也较为频繁,容易导致细菌感染或机械性损伤,比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为宫颈糜烂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多个性伙伴、性生活刺激强度过大、经期性生活等了会造成宫颈糜烂。

  看来,性生活与宫颈糜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想要避免宫颈糜烂的的侵袭,就要在生活中讲究卫生,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