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共富路”:民“安”之道 何以“吉”兮?

2021
03-3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内容被列入在内。“共富”成为东部大省浙江阔步改革路上又一清晰指向标。

  在县域经济强劲的浙江,富庶之地不在少数。但其深谙,仅有“富裕”远远不够——实现共治共享、令百姓安居乐业方为真正要义。换言之,“共富”这件事,百姓最有发言权。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湖州安吉县是近年来“自带流量”的一个县域,也成为观察浙江“共富实践”的一扇“窗口”。近日在安吉县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当地的两组数据:1.67:1——是安吉的城乡收入比,低于浙江平均值;47万与67万——是安吉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

  为何这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此之小?为何在大城市虹吸效应下,该县还成了本地人“不想走”,外地人“也想留”的理想空间?带着上述疑问,记者尝试“推窗”一睹此“山”真面目。

图为“小瘾?半日村”的咖啡屋。 张茵 摄

图为“小瘾?半日村”的咖啡屋。 张茵 摄

  赋“富”于民:城乡共富之路

  “小平啊,带客人呢?”在彩色油菜花田里忙作的农妇,抬头见到俞小平正带着记者四处采访,笑着与他招呼道。

  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余村是浙江不折不扣的“明星村”“富裕村”。16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传出,该村也走出一条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绿色富民路子。去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5.6万元,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

  作为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被当地百姓熟悉应是自然事。但他告诉记者,这位农妇其实是周边村庄的村民。有如今这般亲切,还需从一年多前说起。

  “过去其他村的村民常问我:‘小平,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富起来?’我说,我们的富裕就是大家的富裕,先富带后富,这是一定的。”俞小平说。

  去年以来,天荒坪镇开始实施1+1+4规划格局,将余村、天荒坪镇镇区及周边山河、银坑等四村纳入其中,构建四个特色示范片,各村抱团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图为“小瘾?半日村”的图书馆。 张茵 摄

图为“小瘾?半日村”的图书馆。 张茵 摄

  “像这片彩色油菜花田就是新开辟的,在村与村间连成一片,好风光能吸引游客到周围也转一转。”俞小平边走边介绍,如今村里的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也会设在周边村,提升各村人气。

  他说,向更长远看,当地还正谋划依托1+1+4格局成立“五子联兴公司”,将景区服务等岗位对周围村民开放,预计可解决500个岗位。

  “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大余村’概念,将积累下来的致富理念传输出去,给百姓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业态,包容开放的理念。”俞小平说。

  安吉县委常委、天荒坪镇党委书记高发义称,在余村带领下,该镇“乡愁产业”愈发红火,利于生态的林下经济也已在山野间铺开。眼下,5G物联网+余村溪泉鱼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之中。

  从余村到天荒坪镇,再到安吉整个县域,共富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思维,更体现在扎实的数据上。2020年该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破百亿元,成功跻身浙江省工业大县,这意味着安吉有更好的经济基础保障城乡公共服务。该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分别达到59518元、35699元,增长4.5%和6.6%。

  在共同富裕理念的影响下,安吉在县域内塑造“美美与共”格局的同时,对外亦走出一条特色帮扶之路。

  安吉白茶是当地农业特色品牌,品牌价值达41.64亿元。从荒山到茶海,溪龙乡黄杜村因白茶而富,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精神引领下,2018年起,“这片叶子”从黄杜村走向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份的贫困地区,已有效促进各地66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安吉将推动区域共同富裕作为县域发展的标尺。”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安吉将进一步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意识,运用好“导师帮带制”等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种子,让共富果实早日惠及更多百姓。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