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殡仪馆心语抚慰团队:在生者与逝者间架起桥梁

2021
04-04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八宝山殡仪馆心语抚慰团队为逝者家属提供心理慰藉服务,用温暖抚慰悲伤

  在生者与逝者间架起一座桥梁

3月30日,八宝山殡仪馆,提供心语抚慰引导服务的工作人员。

心语抚慰工作室入口。

提供心语抚慰引导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前台工作。

  心语抚慰工作室内景。

  低回的轻音乐中,一场告别式进入了最后阶段。

  在场的逝者家属的情绪较为平静,偶有失态的亲友,也在他人的引导下到室外平复心情。

  见此情形,身着制服、肃立一旁的范明欣悄然松了口气。在这样的场合,她的身份是一名情绪抚慰人员——如果有致哀人员情绪失控,就将其引导至告别厅后的独立区域,用言语、行动进行宽慰。

  范明欣所在的八宝山殡仪馆心语抚慰工作室团队,成立于2018年,至今已为上千位逝者家属提供服务,现有20多名成员都是“90后”“00后”姑娘。

  “老北京都是习惯上午办理丧事,女孩子几乎都是5点起床,6点多到馆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周没有固定的休息,更没有周六日的概念。”工作室带头人郭鹏飞介绍。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因为服务告别仪式的同时还要支援祭扫工作,心语抚慰工作室已经全员停休,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递上一杯水 陪着聊聊天

  对于范明欣来说,进入殡葬行业是一个偶然。她本来是一名空姐,疫情期间原工作受到了影响,正好看到八宝山殡仪馆的招聘信息,想着可以体验一下不同的工作环境,就来面试,然后顺利入职。

  另一位成员韩亚茹则因从小耳濡目染,决定女承父母业。“之前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幼师,因为机缘巧合有了到八宝山工作的机会,都是服务性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样的。”

  一个常规的工作日,范明欣、韩亚茹和同事每人要服务2-3场告别仪式。仪式开始前,她们会站在告别厅大门两侧,引导逝者家属两两进入,鞠躬行礼,而后绕场一圈瞻仰遗容。“如果有亲属情绪失控,我们会迎过去,引导他来到告别厅后边的心语抚慰工作室,进行劝慰。”

  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设置了四张靠背椅、一张茶几,角落的书柜里整齐码放着心理专业的书籍,一旁墙上挂着液晶电视,浅黄色的装饰风格温馨舒适。

  激动的逝者亲属来到这里,和其他悲伤的家人隔离开,情绪一般会慢慢平复。这时,范明欣或同事会递上一杯水,陪着聊聊天。

  “我们主要会跟家属说,亲人已经过世了,依照他生前的爱好或愿望,我们在告别厅布置了玫瑰或者花束,非常温馨,告别仪式圆满完成了;如果还有想跟亲人说的话,可以写张纸条,和棺木一起火化。这么一来,家里人没有什么遗憾,亲人在天上也安心。”

  电视屏幕还会适时播放一些舒缓的影片或音乐,辅助服务过程。有时候,其他家属也会过来帮着安慰。“比起我们,亲朋好友的温言良语肯定更有效果。”

  这几年,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八宝山殡仪馆的告别仪式也在改变,背景音乐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哀乐,而是根据家属意愿换成逝者生前喜欢的轻音乐,通过大屏幕展现音容笑貌时,也会更多选择活泼的生活照。“布置完告别厅后,我们会询问家属,这样是否满意?现场播放的音乐和视频还有什么要修改的吗?整体来说,这是一项个性化的告别服务。”范明欣说。

  “没有你们,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生老病死,世间常态。但有时,过于年轻的逝者、过于哀恸的分别依然让姑娘们很受触动。

  范明欣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告别式,主角是位不到30岁的女孩,“很漂亮,眼睛很大”。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孩的母亲伤心到几乎昏厥。

  “我们提前跟家属沟通,细心策划告别仪式,问清楚孩子喜欢什么东西、家里人想给孩子送些什么、需不需要写信写贺卡、要不要布置爱心小气球?只要在我们能解决的范围之内,都尽量帮助落实。整场仪式结束后,逝者家属特别感动,一直握着我们的手说,‘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引导,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郭鹏飞则回忆起一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却不幸逝世的女士。“告别会开始之前,同事听到悲痛的未婚夫跟别人说,‘她最爱漂亮了,身上的婚纱是生前精心挑选的,现在却躺在棺木里无法展示。’于是,我们决定弥补家属的遗憾,跑前跑后协调安排,把逝者安放在灵床上,用玫瑰花瓣点缀在周围,再用娇艳的玫瑰花编织了一个小小的拱门放在她的脚下,象征她步入了婚姻殿堂。一旁的家属看到这一切,感动得潸然泪下。”

  还有一次,一位老先生送别了爱人后,心怀感激地对韩亚茹说,“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办丧事,反而很温暖。”

  与家属共情 悲伤他的悲伤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