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英雄的家国情怀

2021
04-1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平凡英雄的家国情怀

  春和景明。掩映在湖光山色中的武汉东湖绿道,是武汉市民漫步观光、骑行锻炼的理想去处。张定宇也不例外,习惯在早上和中午去东湖骑一小时自行车。

  40公里的骑行,不只是他工作之余最惬意的事,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也需要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在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时,他只想着跑得更快,跑赢病毒,抢救回更多病患。如今,张定宇骑行时,却常常放慢速度,看看如诗如画的风景,聆听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他说:“我们美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面对疫情 挺身而出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时隔一年多,荆楚大地那些艰苦卓绝的生死救援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在传颂。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现在已归于平静。刚接任院长的黄朝林,每天早上8点第一个走进医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例行晨会。同事们发现,他这一年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添了许多白发。

  抗击疫情过程中,黄朝林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即便如此,他躺在病床上也从未放下工作。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黄朝林成了重症患者。此时,医院需要一些志愿者来尝试服用新的药物,黄朝林主动报名。“如果试的药有用,它就会更多、更广泛地用在临床上,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

  很快,黄朝林试验的药物起到了作用。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黄朝林病愈出院。

  今年3月,樱花时节,许多治愈出院的市民前来金银潭医院表达感谢。一位曾经的患者一眼就认出了戴着口罩的黄朝林。“多亏医生照顾得好,现在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出院那天是我的生日,一辈子都忘不了。”

  4月8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里,科室主任胡明正为一名重症结核病孕妇调整治疗方案。胡明,这名抗疫一线战场上的勇士,如今仍在救死扶伤。历经61天的努力,他和团队成员终于用ECMO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时,胡明热泪盈眶。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剑。2020年初,夏剑和同事运用ECMO成功救治了湖北省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遇到有人心跳骤停,尽早开始做心肺复苏,及时用上ECMO,才能稳定状况、创造下一步治疗的机会,救治成功率可提高2倍以上。”

  从表彰大会回来后,他致力于在全国各地的急诊同行中推广体外心肺复苏技术,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将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知识普及到各大高校和社区,将ECMO技术推广到有条件的医院急诊科。“我们必须分秒必争,才能把病人抢救回来。”在给不同的急救团队做培训时,夏剑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放轻松,血压就不会上升太快了。”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戴本南正戴着听筒,聚精会神地盯着台式水银血压计,为接种疫苗的群众测量血压。

  抗疫工作中,戴本南切除了胆囊,瘦了20多斤。哪里有疫情,他就奔向哪里。往往是白天下现场,晚上写报告,凌晨三四点下班是常有的事。强大的工作压力和用眼过度,使戴本南的眼角膜一度严重出血。他随身携带风油精,不时在额头和太阳穴处涂抹。

  没有一个人被放弃,没有一个生命被忽视。戴本南说:“能让医护人员极其专注地去治病救人,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

  危急时刻 不惧生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面对来势汹汹的严重疫情,彭银华所在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成为第二批抗疫一线科室。参加工作刚半年的彭银华,推迟了婚礼,主动请缨。2020年1月25日,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彭银华感染新冠病毒,身体出现不适,3天后被确诊。2月20日,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6月1日儿童节,他的遗腹女在武汉出生,取名彭六一。当天,彭银华的父亲、岳父前往陵园,含泪将喜讯带给了他。

  彭银华的同事陈浩说:“我们呼吸三病区科室所有同事都是这孩子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尽到抚养她长大成人的责任。”

  在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柳帆、夏思思、彭银华……这些英勇无畏的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抗疫战场上,将名字永远铭刻在了抗疫丰碑上。

  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不只是白衣战士,还有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农村基层干部等等。

  在安陆市烟店镇水寨村委会,门外的树枝发出了新芽。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