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一场教育均衡的“持久战”

2021
04-1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学区房:一场教育均衡的“持久战

  站在客厅里,扫视四周,“不到三秒钟”,文茜就决定“抢”下这套位于北京陶然亭附近的学区房。

  2020年下半年,文茜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为年满四周岁的孩子买学区房。最初的要求是:房子新、南北通透、明厨明卫、不要顶楼和底层,总价600万左右。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跑遍北京几个优质学区,看过十多套房子之后,他们的要求一再降低,“价格合适,能上学就行”。  

  房价不断上涨,但心仪的学区房却迟迟未能出现。过完年后,文茜时刻保持警惕。她心中盘算,“只要碰到合适的,随时下手”。

  “抢房大战是从接到中介电话的那一刻开始的。”

  那是一个“原本普通的周四”。刚吃完中饭,文茜接到了熟悉的中介刘宇打来的电话:“姐,你快过来!有一套好房子适合你。”

  电话里,刘宇声音“十分急迫”。他叫同事开了一辆车,接上了文茜和她妈妈,直奔中介门店。

  车程不过20分钟,一下车,文茜“傻了眼”。为了这套刚挂上的学区房,三四波客户都赶了过来,聚在门店里,等待房主出现。

  刘宇主动出击,甩开了这些竞争对手,拉着文茜直奔房主家。房主挂上房源后出门办事,只剩房主老婆在家。

  这套学区房建于1984年,55平方米,靠近地铁,5层,报价600万元,属于陶白学区,位于北京教育资源优质的西城区。

  简单扫视后,文茜和她妈妈“默契对视”,就下定决心要买,“当时感觉自己是中了彩票的人”。

  没过多久,房主回来了。看到房子如此抢手,他立马提价35万元。经过其他中介搅局,虚构买方,致使房主再次提价。两次提价后,报价660万元。

  尽管如此,文茜在对比其他学区房后,还是“决定下手”,最后以650万元成交。“直到第二天上午签完合同,心才落地”。

  文茜发现,在签合同前,仍有其他买家在会谈室隔壁等待,“这边一旦谈崩,他可以接着来和房主谈”。

  文茜可以不再四处奔波看房,也不用再理会学区房价的涨跌了,“买定离手,即使买在了高位,我也不后悔”。

  近三个月,记者前往北京海淀、西城、东城等地实地调查学区房。记录房价上涨背后,家长与学区房市场的角力。在这场“持久战”中,政策、房子本身、家长都成了变量。唯一没变的是,学区房价一直在涨。

  家长“驻扎”中介门店“抢”房;一居室“跳涨”80万元

  没人知道,为什么学区房可以在“一夜之间”涨起来。

  3月26日,房产中介赵艺更新了一条朋友圈状态:“月坛最便宜一居室,报价620万,可以商量。”从户型图上看,实际为开间,且没有厨房,约35平方米,均价约18万元一平方米。

  目前,月坛附近一居,普遍售价超过700万元,两居约为850万元。一个位于月坛北街顶楼的南向一居学区房,于2020年7月19日挂牌出售,当时报价538万元,现报价为618万元,上涨80万元。

  赵艺告诉记者,自2020年下半年起,海淀和西城的多个热点学区的二手房价格涨幅超过15%,“均价超过20万一平方米的学区房,也不鲜见”。

  根据记者观察,在北京优质学区中,一居小户型上涨最为明显,几乎每套都上涨了50万元至100万元,其次是两居、三居等大户型。

  “购买学区房是不看单价看总价。”海淀区万寿路附近中介陈果称,一居学区房对于前来“占坑”的家长而言,“性价比最高”,有的刚挂牌,就会被“秒签”。“以前是房等人,现在是人等房”。

  在复兴门外一处中介门店旁,记者看到有一位老年人长时间逗留。即便下起小雨,也未离开。

  该店中介告诉记者,“现在市场火爆,没有硬伤的房子,基本卖空了,房源上得很少。这位老先生的孙子将于今年9月入学,他‘驻扎’在中介门店,就是为了赶在有房子上架的时候,第一时间去看。”中介说,“他每天都来,比我们上班还勤快。”

  “追涨”的背后,是刚需。

  按照惯例,每年5月份,北京各城区将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信息采集。这也就意味着,3月、4月是“买房上车”的最后时间。

  今年,北京市入学适龄儿童数量增多,加大了学区房的需求。2013年,“二孩”政策放开,次年北京市新生儿出生率同比增加了10%以上,而2021年正好是这拨新生儿的入学年份。

  一份流传较广的网帖显示,从2013年起,京籍幼升小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并将在2023年到达顶峰,超过22万人。而2013年,京籍幼升小人数仅为7.3万。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