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强化“三力”精准帮扶贵州铜仁

2020
09-14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激活力 挖潜力 强动力——江苏苏州强化“三力”精准帮扶贵州铜仁

  【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吕慎

  从贵州铜仁碧江城区驱车30分钟,即到范木溪。隐身于大山深处的范木溪,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街道板栗园村下辖的一个苗家自然村寨。2014年之前,范木溪还是个偏僻荒芜的小山村。江苏苏州昆山对口帮扶碧江区后,为它量身定制了“旅游扶贫+乡村振兴”方案,通过注入1500多万元扶贫资金,引进乡伴集团树蛙部落精品民宿项目,曾经凋敝落寞的范木溪焕发生机,成为铜仁市的网红打卡地、乡村振兴的典范。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范木溪的前世今生,演绎了一段东西部协作扶贫攻坚的美好故事。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苏州市对口帮扶铜仁市。2016年7月,苏州市对口帮扶铜仁市工作上升到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2017年4月和10月,江苏省对口帮扶铜仁市工作队23名队员分批抵达铜仁,开启了苏铜扶贫协作工作的新征程。

  截至目前,铜仁市下辖1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中,除深度贫困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计划2020年脱贫出列外,其余9个区(县)已顺利“摘帽”,41.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铜仁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1.46%下降到2019年末的1.16%。

  激活力 挖潜力 强动力——江苏苏州强化“三力”精准帮扶贵州铜仁

  今年7月,苏州常熟市派驻铜仁思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支教的周海卿老师在结束支教时与学生们依依惜别。资料图片

  瞄准产业强市,全面激发铜仁“造血”功能

  产业园区是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在铜仁推广苏州开发区建设经验,与苏州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承接苏州及江苏转移产业,是铜仁经济快速提升“造血”功能的一条捷径。

  2015年,苏铜两市签订了《铜仁市、苏州市共建产业园区框架合作协议》,铜仁·苏州产业园在铜仁市碧江区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税收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15%。其借鉴苏州对外共建园区规划发展理念,铜仁·苏州产业园获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为东西部产业合作及产城融合示范区。

  为更好承接苏州向外转移产业,苏铜两地开展产业合作研究,并形成《铜仁与苏州产业合作重点研究报告》,依托铜仁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以新能源、装备制造、大健康、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经济为招商引资重点,推动苏铜两地开展广泛的招商合作,提升铜仁经济运行质量。

  科学的制度设计,为精准帮扶锚定方向。以成功入选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的“七结对”帮扶模式为例,苏州昆山通过深化部门结对、产业结对、乡镇结对、村村结对、家庭结对、村企结对、社会力量结对,建立起“点对点、点对面、一对多、多对一、点对线、线对面”的结对关系,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精准扶贫格局。

  激活力 挖潜力 强动力——江苏苏州强化“三力”精准帮扶贵州铜仁

  铜仁万山区苏高新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内,工人正在对铜仁地产食用菌干货进行包装。资料图片

  石阡县本庄镇农业园位于苏州相城与铜仁石阡合作共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在已建成的1000亩园区里,当地村民正在枇杷园里锄草。骑车5分钟就到工作地,每个月20日准时发工资,让他们感觉现在老家不再是以前的“穷旮旯”了,哪怕外面有再好的机会,也不想出去。现代农业产业园让石阡5万多贫困群众受益,直接帮助石阡脱贫出列。

  依托苏州成熟的产业园区运行经验,苏铜两市各结对县级市(区、县)合作共建10个工业园区、9个现代农业园区。苏铜对口帮扶以园区为抓手,积极推动农民变产业工人,传统田园变经济果园,单一收入来源变务工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分红收入等多元收入,实现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增速。

  2017年以来,铜仁累计引进以苏州为主的东部企业210家,实际完成投资209.1亿元,带动8662名贫困人口增收。

  因地制宜挖潜力,扶贫帮困开新局

  过去,拥有丰富农产品资源的贵州,因现代营销意识不强、产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长期深陷“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苏州高新区苏高新集团在铜仁万山区投资1.5亿元,打造苏高新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使之成为“黔货出山”的重要集散载体。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