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时代,你在看剧,他们在屏幕那头盯着你

2020
09-1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观影体验师、成片体检师、弹幕互动师——

  算法时代,你在看剧,他们在屏幕那头盯着你

  带薪看剧?没那么容易。

  ---------------

 

  从本质上说,琴书是一名工程师;从细分领域来说,她是一名“观影体验师”。她不穿格子衫,也不是每天与代码打交道。她的日常工作是看平台上已经播出的剧,通过眼睛和耳朵,寻找这些老剧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如何修补和优化,然后用工程师的语言记录下这些问题,交给团队来修复。简而言之,人家看剧看剧情,琴书看瑕疵。

  和琴书只看老片相反,小贝只看新剧——没上线的那种。他是一名“成片体检师”,工作主要是两件事:看片、看数据。对一部没上线的新片,小贝负责“看它的一切”,包括角色的表演、故事的叙事节奏,猜用户会不会喜欢、会不会在这个节点弃剧……身处这个岗位,90后小贝不仅能通过背影甚至轮廓就识别出明星身份,还养成了一套独特的观剧习惯,“别人跟着剧情走,我在揣摩不同人观剧时的情绪”。

  相比琴书和小贝,芭蕉可能是看剧“最细”的那个,一部片子至少要看三遍以上,第一遍过整体节奏,第二遍拉话题,第三遍整理细节点。作为一名“弹幕互动师”,芭蕉每天的工作是聊天,而且是陪几十万人网聊。

  在这个到处是算法的时代,你在看剧,他们都在屏幕那头盯着你。

  带薪看剧?没那么容易

  这3个工种有一个共同特征——也是最为人羡慕的,就是带薪看剧。

  琴书一年看上千部电视剧,工作两年来已经优化了3000多部电影剧集的视听体验。有人对琴书的工作有一点误解,不就是看剧挑毛病?没那么简单。“观影体验师需要综合素质:既要知道整个剧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又要熟悉算法,不然你挑出问题不知道如何转化成计算机能懂的语言”。

  琴书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在成为观影体验师之前,一直从事算法和后期制作的工作。随着老片修复越来越普及,观影体验师的职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不仅是剧集,不少综艺也需要修复,新的剧还会变旧——真是一项生生不息的工作。

  几十年来积累的剧集那么多,如何选剧?琴书解释:“先选出播放量大、热度高的、用户喜欢的剧集,以及一些经典剧集,比如《红楼梦》《西游记》《还珠格格》《仙剑奇侠传》……选出剧后,就要看它存在什么问题,噪声、划痕、偏色、褪色……给剧出一份‘体检报告’,交给修复师来做接下来的工作。”

  但琴书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在修复过程中,她仍需要和修复师不断交流,怎么修、修到什么程度,修完之后再做一个“二次观影”,确认合格后,“观影体验师”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当然也可能继续迭代。

  最近,她正在“看”《步步惊心》,这部听上去并不那么老的剧(2011年首播)已经被她看出了问题——需要调色。“因为2014年后,影视剧的调色才开始慢慢普及,之前很多剧拍完并不调色。经过调色,原来的风格艺术不会改变,只是通透度会更好。”琴书说,“观影体验师不仅是看老剧,很多新剧同样存在问题。我们希望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工作近两年,小贝“体检”过的片子+综艺有上百部。朋友们都羡慕小贝的工作,但其实看剧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对专业的要求非常高。小贝在大学学的是统计学,每天和数据打交道;但成片体检师要求他既对内容有一个感性的反馈,又对数据有一个理性的分析。

  小贝说:“我们需要有比较强的数据能力,包括指标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以及怎么把一个有效的分析报告输出给制片方,既要有数据逻辑的严谨,又要有内容创作的专业——这是我的朋友看不到的另一面。”

  算法,还是算法

  除了人工肉眼看,小贝还要教计算机和他一起“看”,每天都在训练AI学习明星照片和剧集名场面。通过人脸识别、场景识别以及音乐情绪识别的学习,计算机就可以在片子正式上线前对内容进行‘体检’,与其他头部同类型片子比较得出数据,由此判断剧集在人物关系、情节设置、主角互动率、环境情绪等方面,能否调动目标观众的情绪。

  今年2月,小贝“体检”了一部《冰糖炖雪梨》。这是一部“甜宠剧”,小贝发现,第一集的后半部分和第二集的前半部分,无论是在内容强度还是男女主角故事线的连贯性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观众看到这个位置的弃剧风险比较大。小贝将“体检”报告和修改意见反馈给片方,片方据此对内容做了优化。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