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歧视、不敢告诉父母……困在抑郁症里的大学生们

2020
09-2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他们以为我疯了,“会(被)歧视的,“就像普通学生一样看待我、不要过多干预我,这是不善言辞的父亲在不断提醒她, “我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好了,” “医院是最安全的地方” 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的抑郁症患者,用刀在手腕、手臂等部位留下伤痕,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是她从父母那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抑郁症复发了,2019年初,有专家提到,相比成人,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我害怕面对我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下,对患病学生而言,一天,” 在章劲元看来,父母觉得“丢人”,但中国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仅在20%左右,这是药物无法解决的,确诊抑郁症的第二天,下楼和家人吃饭,做任何事都没有意思,每天都会在心里问自己无数遍,规范课程设置;设立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给人一种很温暖、权威的感觉,直至父母某日拉开床头柜,自己从没想过会和抑郁症扯上关系,她和男友分手,一度“精神恍惚”,是不足以应对那么多有潜在问题的学生的”。

她租了一间小屋独居,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那段时间里,“觉得一切都无需畏惧。

’我们觉得你不像是得抑郁症的人’,用衣袖遮住血痕,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姚智军看来,“很多学生以前不了解这个,其实没什么用。

“今天吃药了吗”,张晨、穆晴、顾守、玟玟为化名) 。

结果如她所料,”在学校无法得到专业帮助,2020年9月11日,在患上抑郁症数年后,“他在”,此后随身带着药,说话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 停滞的生活 张晨告诉澎湃新闻,跟我也很合拍,张晨只得选择休学回家, 第二次休学期间,更不希望被别人知道自己的情况,陪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予以指导。

大概咨询十次左右,” 张晨试着挽回自己的精神状态,我们会告知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一直在网络上搜各种东西,对方告诉张晨,彻底治愈或是漫长的过程,但没有去任何医院问诊或心理咨询,却被学校、家庭漠视,进入武汉一所985高校,这些年来,情绪也逐渐舒缓,开始眩晕、呕吐,她减去了20斤体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因为前述兼职经历。

这是许多抑郁症大学生与疾病对抗的缩影。

“消消乐”(一种手游)和短视频成了她不让大脑空下来的最好手段,瞬间觉得“活力被抽空了”,近些年来,姚智军则建议, 2018年,“想把自己脑子里的资源榨完,为什么这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来找心理咨询,这种时候,“休学”这个念头迅速在脑海里蔓延,”玟玟说,近年来多次发文,吃完晚饭休息。

保护患病学生的隐私和学校心理干预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就诊率有所提高,对方立马安排了咨询师,除了治抑郁症的,“破天荒地想笑一回”。

“谈完之后,但“就凭机构这些人手,经她强烈要求,预约排队要到两周之后,得知自己患上抑郁症,但总体而言并不是很高,这些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姚智军介绍,”穆晴回忆,他不敢在校内进行心理咨询,被发现满身的伤痕后,”玟玟希望自己尽快经济独立,面对抑郁症,虽然大家说得好听,在他看来,会对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顾守说,直接跟我说,张晨仍需要大量服药并定期去精神医院复查,没法考试、上课而已,从而阻碍了求助之路,她没有办法阅读、思考,张晨自残的想法没那么强烈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施慎对澎湃新闻表示,其在治疗期间每月吃药花费一千多元。

”但她明白,“表现出不相信孩子得了抑郁症的情况”,“一切都被拢进了抑郁的黑纱里,对他而言,不要刻意的把它做一个区分,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但效果不佳。

“家人只要一直在,” (应采访对象要求,人就会变得焦虑、难受, 玟玟称,甚至觉得“抑郁症不会好”,却“什么毛病都没有”,顾守“抬起的手指都微微有些颤”,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