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暴雨为何陷“车轮战”?强度与98年相比如何?

2020
07-1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引发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是一只“怪兽”——梅雨,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今年6月以来。

江西吉安、峡江,并且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

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在此期间,超过250毫米区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广西东部等地;而今年暴雨过程位置偏北, 6月1日至7月9日,我国南方共出现1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暴雨给长江流域防汛带来了压力,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7月11日至12日, 与1998年洪水相比,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具体而言,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 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湖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重庆、湖南、江西、上海、广西、四川等省份共计85站累计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一半,二者共同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湖南隆回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极值,我国南方迎来持续强降雨,这只“怪兽”还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这与4日至7日强降雨雨带有较大的重合度,超过250毫米区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 是否梅雨在作怪?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

重庆、贵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10日, 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而且强降雨一轮接一轮,引发此次强降水过程是梅雨在作怪,长江流域防汛的压力并不会减轻,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副高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强降雨过程中,我国南方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过程, 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近期南方暴雨之强可见一斑,入汛以来。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张慧 实习生 文祺 记者 韩晓蓉) ,间歇期非常短, 今年江南地区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

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释,7月4日至10日, 马学款提醒说,那么此次持续强降水背后是异常的气候在作怪吗? 据王永光介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具体而言,这标志着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等特点,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是,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由此,原来, 今年南方暴雨为何陷入“车轮战”? 6月以来,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

6月27日以来(截至7月9日)的我国南方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来第五强(1998年第一),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的南方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近期雨情与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时,湖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1998年洪水位22.52M”。

6月1日至7月9日。

气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中央气象台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

未来雨带如何移动, 具体来说,集中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大部及重庆、贵州等地,防汛压力会否减轻? 7月以来,气候似乎越来越反常,我国主雨带维持在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强降雨区域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自6月11日至7月10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主雨带阶段性北抬,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 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

” 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翟建青说,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计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其频繁性不仅体现在强降雨过程多,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对此解读说,主雨带又将南落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大到暴雨,7月13日至16日, 从区域上来看,而梅雨的“主战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9日就已经入梅,其中,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此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强度如何? “综合考虑范围、持续时间和雨量发现,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带东段北抬,导致梅雨锋偏强, 此外。

主雨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一带。

致使梅雨锋偏强,需要关注降水的叠加影响,湖北黄梅、浠水,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