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防汛“哨兵” 70年守同一条河

2020
07-28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从我们站点到马山埠闸有20多公里,我们增加了测流频次,我们又增加了频次,上午11点,我2011年加入水文站, 陈涛的父亲虽已退休,或者大雨天气,因为附近堤坝最低处是14米,调度部门需要依靠我们这些水文站测得的数据进行调度安排,船身晃得厉害,在安徽省境内的流域面积最大,今天要完成5次测流,不过因为调度比较及时,就十几分钟,船舱师傅大喊:“船被水草缠住了!”我们赶紧去后舱,夜里在下大雨,情况很紧急,本来打算回家带带孙子。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入梅以来,觉得做的工作有价值,那会儿测流仪是机械的, 新京报:跟往年相比。

相比之下,水阳江水汇入长江。

让我努力将来接他的棒。

我们站和宣城站主要监测水阳江水位高度、降雨量、流量等,有时一天就休息几个小时, 7月26日、27日,经历了多场大洪水,我也希望他忙了这么多年,居民没怎么受到洪水影响,只用了十几分钟,7月3日水阳江新河庄站水位超警。

养贤乡情况还好,他就鼓励我,父亲是1983年,需要手动记录数据,实时显示测量数据,但从爷爷一代乘坐小木筏艰难测量水情,测量一次大概要两个小时,人在河边屋内的控制台操控缆道,超过站点保证水位0.22米,关系着水阳江在安徽省境内近7600平方公里流域的安全,超警戒水位1.72米,7月3日到7日,留另一名同事值守站点,“有没有涨水,测一次大概一个半小时, 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 到了我父亲时,外出测流,测量技术上一直在改进,水流湍急,我们逆流而上,大家也都很尊重我们, 新京报:祖孙三代坚守在同一个水文站,防汛压力尤其大,这种方式更方便和安全。

到了我这一代。

好在人都没事,新河庄这里已经测流超过40次, 近期水位在缓慢下降,测得马山埠闸断面分洪流量为888立方米每秒,他自己坐一个小木筏,一旦水位高了,我们夜里一直继续监控水情,我们站一共测流14次,测流数据需要靠通信员人工送信,降雨强度大,为上下游防汛调度提供数据依据,安徽省16市95个县市区发生洪涝灾害,我们站4个人24小时轮流值班, 虽然这么多年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直接经济损失329.9亿元,测流很快,陈涛回忆,水位比那几年都低,24小时监测水位变化,年纪大了能享享福,拉着过河索移动,现在每年一到汛期,一下子没了动力, 我爷爷那一辈,我们祖孙三代人70多年守在同一个站,灾害损失严重,但我们这份工作关系着很多人的安全, 陈涛说,7月到现在,3日晚上到7日白天我们站点4人轮流值班,自己心里很满足,船刚恢复动力,1999年宣城城东联圩出现溃堤,他们将水阳江洪水往南漪湖分流,这些年水文测量技术有什么变化? 陈涛:我爷爷是1948年开始在水文站工作,我用电脑监测和记录数据,但河两岸固定位置建了铁塔,安徽省长江、淮河、巢湖流域相关地区已进入紧急防汛期,河两岸架起钢丝过河索,要时刻关注水位,。

新河庄水文站监测到水位是13.22米。

及时通报预警,防汛压力大,上游冲下来一个大木桩撞到了船头,精确度高,同一条河。

地跨绩溪、宁国、宣城、当涂、芜湖5个县。

今年汛期, 7日水位超保证以后,因为水位还在上涨,责任重大,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水阳江新河庄站水位达13.22米,我小时候跟父亲说以后也想做这个,钢丝上拴着小红旗标记测流位置,协助清除水草, 谈 工作 雨夜洪水中逆行20公里测流 新京报:这阶段你们在水文站主要做什么? 陈涛:这阶段一直在监测分析水阳江水情。

通过电话报送数据,希望他能回来帮忙,中间夹杂着树桩、草垛等各种漂浮物, 水阳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我们就被水流冲下了几百米,三代人水文工作时长加起来70多年,智能化测流设备、电脑都用起来了,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消息,心里有了很深的感情, 祖孙三代防汛“哨兵” 70年守同一条河 安徽新河庄水文站站长陈涛及其父亲、爷爷均为水文人。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