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首家设置过渡病区的天坛医院

2020
07-3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探访北京首家设置过渡病区天坛医院

  过渡病房里惊心动魄的故事

  目前,本市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设立住院患者综合过渡病房,依据患者病情做好分级分类筛查,降低院内交叉感染潜在风险。

  过渡病区如同医院的一道疫情“防火墙”。作为本市第一家设置过渡病区的三级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统一调配病房,在4个不同科室分别设置了过渡病区,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实现了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零感染。

 

  在天坛医院的过渡病房里,动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过渡病房完成核酸检测

  取出男孩脑中的“毛线团”

  “喂,这里是神经外科。”

  “喂,急诊,这里有一名患者头痛、肢体无力,CT提示颅内出血。”

  “我马上到。”7月23日凌晨2时,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值班医生放下电话,立即前往急诊会诊。患者小寒来自张家口,是一名15岁的男孩,前两天出现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天坛医院就医。急诊科医生为小寒进行了核酸检测,同时,神经外科的医生对小寒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估:“孩子年纪比较小,脑出血并不像大人,是由血压或凝血等问题导致的,小寒的出血原因更多考虑是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晓霖说,“小寒的出血量不多,但是出血的位置分布比较散,像他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了不让孩子的病情加重,在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的前提下,先把小寒收入过渡病房,进行增强CT检查、手术评估等流程,同时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尽可能为病人争取时间。”

  神经外科的过渡病区设置在颅脑创伤病区,共有12个单间,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对于来不及完成全部新冠病毒筛查程序的急危重症患者先行收治,在过渡病房完成全部入院筛查后,再转入普通病房。

  在过渡病房里,小寒完成了头部增强CT检查,“增强CT可以清晰地将小寒脑部的血管分布形态全部展示出来,增强CT图像显示,他左脑的血管出现一团‘毛线球’,这便是血管畸形所造成的。”陈晓霖说。同时,CT影像还显示,小寒的脑室和脑组织都有出血的情况,情况比较复杂,手术难度较大。

  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紧急程度,北京天坛医院将手术室分为三个层级,“如果病人的情况特别紧急,来不及等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我们会安排患者在急诊的负压手术室进行手术,医护人员全部按要求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具;对于做过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来不及做第二次核酸检测的急诊患者,手术会在门诊隔离手术区域进行;如果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紧急程度稍微缓和一些,我们会安排他们在中心手术室进行手术。”神经外科脑血管病1病区副主任曹勇是小寒的主刀医生,他介绍说,小寒的病情比较特殊,需要进行复合手术,对设备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等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都出来,完成全部筛查程序后再安排。“复合手术室同时具备做开颅手术和做术中血管造影的条件,两者结合,可以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随时进行造影的复查,确定形成畸形的血管全部切除干净,不会复发,能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24日一早,小寒被推进中心手术室……目前,他的病情稳定,已经转入普通病房。

  穿防护服戴三层手套

  为发热患者手术8小时

  “急诊手术患者往往都是命悬一线,要求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进行手术,这也让医生面临很多风险。”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硕介绍说,疫情之下,面对生死一线的患者,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每天都有一台手术,大家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在确保严格防护措施的同时,争分夺秒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不久前,急救车送来一位61岁的男性患者。这位患者来自河北廊坊,前一天突发头痛,送到医院时头痛剧烈并出现嗜睡症状。“患者和家属都否认有新发地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当时体温正常,血象、胸部CT提示患者患有肺炎,但并不是典型的新冠肺炎。”陈晓霖是当时的接诊医生,他回忆说,患者情况危急,经过增强CT等检查,他确认患者为动脉瘤破裂,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就在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手术准备的时候,患者的体温突然上升到38摄氏度。”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