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桥中房”走红网络背后:拆迁为何没完成?

2020
08-07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实习生  游燕妮

  从上空俯瞰,约40平方米的砖房内嵌于桥梁路面的中间,被形容为“桥中房”…。。近日,广州海珠区一处旧屋走红网红,不少人慕名前来“打卡”。

  8月6日下午,澎湃新闻()实地走访发现,围观的热潮尚未退去,房屋周边仍聚集着众多好奇的人,他们多取景拍照,讨论着房屋的环境、安全、价值。

  “桥中房”走红网络背后,留有尚未解开的问题:拆迁为何没完成?

  6日下午,澎湃新闻从海珠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获得的回应材料显示,此处的拆迁共涉及私人房屋47户以及相关单位7个,除了上述“桥中房”,其他均顺利完成拆迁。

  对于未完成拆迁的原因,官方的解释是,相关部门和街道提供了货币补偿、置换房源等多种补偿方式供业主参考,但双方没能达成共识。

  看到官方上述回应后,“桥中房”的业主方代表梁女士有些不满,她称,政府未提供货币补偿方案,也未提供多套房源供选择,没有达成协议的原因是,他们对政府提供的房源不满意,如上次提供的房源,对着医院的停尸间,觉得朝向不好,便没有同意。

  梁女士说,如果有合适的、朝向好的置换房源,他们是愿意搬的,但今年6月至今,没有人跟他们联系、沟通了。

  “‘桥中房’现象的出现,造成了资源浪费。”上海政法学院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章友德认为,过去,拆迁要警惕 “强拆”,而广州的“桥中房”给了另一个反思角度,即相关部门在做拆迁工作时,是否穷尽了一切方法,是否真的把工作做精做细。

  “桥中房”成为网红

  8月3日,广州海珠区环岛路海珠涌大桥开通,外界意外发现,在大桥南侧路面的下方,有一栋砖房没有拆,被保留了下来。

  这里是海珠区的西部,珠江边上,临近太古仓商圈。从上空看,这处房屋像内嵌在大桥路面的中间,因此又被外界形容为“桥中房”。小砖房“走红”了。

  澎湃新闻注意到,小砖房为海傍外街22号,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房屋整体老旧,只有一层,屋顶盖瓦。其附近的房屋已经被拆,疑完成搬迁工作。目前,小砖房具备一定的居住功能,通水电,大桥东侧为其留有出口。

  自8月3日至今,“桥中房”引来一波又一波的围观者,他们有的是附近的住户,有的是慕名而来的游客。6日下午,围观“桥中房”的人流仍未散去,大桥的路面、房屋的四周均聚集着众多好奇的目光,有人取景拍照,有人飞无人机航拍,还有人现场直播解说,“每天数千人上万人过来看呢!”

  由“桥中房”引申出来的话题也很多,房屋被桥梁包围,今后的噪音会不会很大;地势较低,暴雨天会不会有被淹的危险;房屋成为网红,是不是具备商业开发的可能....。。在围观的同时,现场不乏交流、讨论之声,显得很热闹。

  这种热闹也给业主造成了困扰。白天,小砖房多大门紧闭,房屋东侧的窗户已被砖块封住,西侧的窗户也有遮挡,外人无法从房门、窗户等观看房屋的内部情况。有围观者推了推房屋的侧门,弄出了响声,这有点惹恼了房屋内的人,此时大家才意识到“里面有人”。

  出门提醒围观者的是梁女士,她有些生气,说围观可以,但不要越界,侵犯他们的隐私。她还自嘲说,“是大家把这里变为网红,不是我们自己想当网红。”

  对于被围观、被询问,梁女士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不过,她也表示,大家都有好奇心,过来看、拍照,都可以理解,他们不会干扰大家正常的围观。

  据梁女士介绍,他们一家数口人在此居住了几十年,至今仍住有老人和小孩。早在十年前,这里就传出要拆迁。

  对于此处的拆迁工作,澎湃新闻从海珠区委宣传部获得的资料显示,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是环岛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海珠区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之一,桥梁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周边的交通压力,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

  2010年开始,海珠区就启动了该桥征拆工作,涉及私人房屋47户以及相关单位7个。去年9月份,除了上述“桥中房”,均已签约拆迁协议,共征拆房屋约9050平方米,征收土地约4230平方米。

  2015年,广州洲头咀隧道通车,一栋被高架桥包围的“圈中楼”走红网络,是广州有名的“钉子户”。南方都市报 图

  拆迁卡在哪里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