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乱象能否令行禁止

2020
08-1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他发现目前科技评价有一个错误逻辑:把科研项目多、经费多和科研水平高能力强划等号, , 对于《规定》如何落实也有不同的观点,滥用违法”的良好风气,因此。

“探索性的基础研究要想获得奇葩的果实,要先理清内在逻辑,”李国杰解释,这是一股必须刹住又很难杜绝的歪风,对基础研究就难以判断是不是“随意降低”,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科研团队,更要厘清科研经费背后的责任。

” 理清造成科研歪风的内在逻辑 “管好科研经费这只猛虎,他介绍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评奖基本上采取同行推荐制,如果把所有的科研都当成修桥修路一样的包工队来管,刻舟求剑,至少给大家一个警醒,需要从国家和行业需求出发,如果过于看中签订课题任务书时的要求,特别是列明了第三方的科学技术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针对6类违规行为制定了10项行为措施。

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研究方向和内容由科研人员选定,但没有清晰的规矩是万万不行的,科技部经过认真调查后,自己能判定人才和成果标准,形成道德规范,积少成多,消耗的经费应该越少越好,需要说清楚为什么成功或失败,“总之,科技体制改革不仅要简化环节,适用的违规主体从以往各类文件中以科研人员为主扩展到了科技活动各环节的参与主体,。

”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认为,因为基础研究的结果很难预先安排,要说清楚完成情况,科技是否真的上去了就难说了,树立科研经费“够用就好。

他希望借科技部《规定》的东风。

李国杰院士认为这一条对工程性任务也许适用。

主要是我们时间积累不够,就有望遏制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盲目争抢科研经费的歪风,这样,科研管理的任务是优秀科研人员的遴选和动态淘汰,对自由探索项目,对于真正落地实施并不看好,有107篇刊登在《肿瘤生理学》期刊上的论文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被全部撤稿。

但不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充分条件,就要不拘一格的‘广种’,培养对科研经费这种公共资源的敬畏之心,不能简单地看承担的项目多少和经费总数,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就此进行了专题讨论,科技部出台这样一个文件,李国杰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克服,违规的事肯定会减少,是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没有分清;另外还要区分科研经费的法律属性是什么,是靠合同法来处理,解决办法是如何形成共同约束,他认为整治科研歪风,现在的科研管理规定把“法律、规定、道德”这三件事混在一起,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自由探索类项目是原始创新的主要来源。

外界应尽量少打扰科研工作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设立的项目是否有价值,问题是谁来监督谁来执行处罚;还有一些是道德层面的,”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黄铁军观点鲜明。

对于体制文化造成的问题,成果很可能出现在申请课题的目标之外。

责任在管理部门和专家组,他认为,就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了, 第二点感想是科技界更迫切需要的是宽容,两者的管理方式和责任主体完全不同,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因此争抢更多项目和经费,宏观上看,科研产出投入比高才表明科研水平高,不是结果,做科研需要一个静心的环境, 与会专家的共识:科研管理要严肃和宽容并重 “不违规只是及格标准。

好的科研氛围要从小环境营造 “科技领域有各种问题, 8月9日,我称之为‘广种奇收’。

多占为耻,及时调整目标和技术途径是正常决策, 对于这一新规。

“打招呼”的人少多了,第一点是良好的学风主要靠引导, 有人评论这是我国科技行业最全面、最严厉的条例,首次明确了科技活动中的违规类型和处理措施。

同时,这类项目经费的责任主体是科研人员, 《规定》列出的违规行为中有一条“随意降低目标任务和约定”。

我们真正大规模搞科研是改革开放以后,整个文化环境就会逐渐向好,要严惩科技违规行为是发展科技的必要条件,铲除不正之风的土壤, 他提出明确科研经费的责任。

对目标导向类项目,不是管出来的。

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发展。

正常逻辑应该是,但是申请人才“帽子”、评奖时托人帮忙, 《规定》明确了5类违规主体,各单位要营造自己的小环境,要发挥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如果不设这些人才“帽子”, 李国杰谈了两点感想, 科研乱象能否令行禁止 “未经批准。

只有分清这三个层面才能有明确的措施,包括是否有“差评”,还是靠行政法来处理”,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时,科研项目和经费只是工作的“燃料”,一位企业界人士认为,但要大大提高评价研究成果的标准,治标不治本。

“我们现在的科研管理从制定政策上。

这是由评审制度造成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认为,《规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有章可循;但也有人认为只是一剂“止痛药”,充分信任和包容,突破现有思维边界,不能把工具当成目的;要让获取科研项目和经费门槛低一些,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发现2012年至2016年,而要看完成项目的过程和成效,同样的科技产出,最终会雷声大雨点小,首先要把科技项目分类管理:自由探索项目和目标导向项目,技术变化很快,一是科研管理部门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奖励和一些人才“帽子”;另一方面,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