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种树不止:一位中国老人的绿色宣言

2020
10-26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生命不息,治沙不停!”87岁老人的话令人动容,她叫格日乐。10月25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老人却不能完全休息。她一边为推广能让家乡村民获益的经济树种多方联络,一边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图为格日乐老人与老伴文都苏(已过世)在准备治理的沙地中合影。格日乐告诉记者,他们背后的小房不足10平米,在这间小房盖起之前,沙地中连背风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 马知远 摄

  1998年,格日乐66岁。在中国,这个年纪的老人本该退休悠闲度日,她和73岁的老伴却做了一个让所有家人都反对的决定--进沙地种树。

  “退休回到我的家乡一看,眼看要人出沙进,不改变的话,群众的生活要不行了,我挺着急。”格日乐说。

图为今日的白音茫哈,绿色已填满眼帘。其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通过政府主导的“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和“千万亩”天然草原修复工程,近3年年均综合治理沙地达到300万亩。 马知远 摄

  她打算种树的地方蒙语叫做“白音茫哈”,汉语意为“丰富的沙子”。这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中国第二大沙地--科尔沁沙地腹地。

  亲戚朋友觉得在银行工作了一辈子的格日乐不了解沙地,种树是往沙子里扔钱。

图为格日乐老人与投身治沙造林的村民进行交流。如今,已有21位当地村民沿着老人的足迹植树治沙、绿化家乡。 马知远 摄

  习惯了风吹沙打的村民得知后纷纷摇头:“六十多、七十岁来栽树,能行吗?”“这沙地能栽树吗?”在格日乐表示种树完全自费后,村委会划出一块沙地让她试试看。

  沙地种树困难重重。没有树苗,用退休金买;干旱缺水,他们用担挑;没有住处,就在沙窝中搭窝棚……第一年,多半树苗没有成活。格日乐没有气馁,孩子们也利用休息时间来帮她,他们用20年的汗水,换来了绿树成荫。

图为格日乐老人向记者展示当年种下的果树。当年面对家人和村民的质疑,她用实践证明,沙子里也能种出果树和蔬菜。 马知远 摄

  “我们的退休工资一点没存,全都扔在这了。沙地绿起来,我就特别高兴。我爱这个树,这个树和儿女是一样的。”格日乐笑着说。

  20年间,格日乐夫妇投入30多万元,绿化260亩沙地,并无偿交给当地村委会。她用实践证明,沙子里也能种出果树和蔬菜。如今,当地村民纷纷加入绿化家乡的行列。

  格日乐老人的故事并非个例,中国四大沙地中,执着的治沙人不断涌现,由政府主导的治沙工程更是成效显著。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