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马里亚纳海沟11000米 西湖大学崔维成率科考团出海

2020
12-07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童笑雨)“这次的目标,是奔向马里亚纳海沟的11000米!”以蔚蓝的大海为背景,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崔维成率队出发了。

崔维成。 西湖大学提供 摄

崔维成。 西湖大学提供 摄

  12月5日,记者从西湖大学获悉,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及西湖大学组成的40余人科考团队,于12月4日登上了“沈括号”科考船。他们从广东深圳出发,一路直奔马里亚纳海沟。

万米级复合型无人潜水器。 西湖大学提供 摄

万米级复合型无人潜水器。 西湖大学提供 摄

  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海洋最深处,已探知深度在11000米左右,被称为“挑战者深渊”。在这趟为期一个月的旅程中,他们将运用两台万米级复合型无人潜水器,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洋生物、生态以及地质。

上船后,马越负责监测、记录志愿者的健康状况。 西湖大学提供 摄

上船后,马越负责监测、记录志愿者的健康状况。 西湖大学提供 摄

  数次前往马里亚纳海沟的崔维成,是船上的总指挥。他笑称,在这一个月的旅途中,“沈括号”相当于一个“流动实验室”,各项与海洋有关的研究都在此进行。

  此前,他曾在西湖大学发了张“邀请函”,广邀师生报名,不限学院与专业,只要研究项目和海洋有关,都可以上船。最终,西湖大学四个不同实验室的五位博后、博士生报名成功。

  来自西湖大学工学院鞠峰实验室的黄昕瑜是其中之一。她出生于1996年,研究方向是微生物,是此次科考团队中最年轻的队员。提及此次出海,她显得很兴奋:“我已经把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了。”

  在她的日程安排上,清楚地写着这几项内容:7:30起床,8:30开始工作。日常采集海水样本,判定深海是否存在持久性的化学微污染物等。

  此外,她还与同在科考船上的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钜圣实验室成员马越合作,在航行过程中采集船上不同部位的环境微生物,合作探究人体内、体表的微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主要是想探究人体微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看身体机能在海上是否会有变化。”马越说,这趟出海,她已经找到了20个小伙伴当志愿者。每过几天,她会收集大家的粪便、尿液、舌苔、皮肤微生物等,同时做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睡眠质量、情绪变化等。

  藻类最喜欢哪一片海域?这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小波实验室郭康宁关心的话题。

  此次,他带着十几种不同的藻类出海。希望通过不同海域、深度海水的分析对比,找出自然环境中不同因素组合下藻类基因集的响应情况。

  “用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预测,要是以后环境变化了,相关的生物会怎么变化,也可以根据需求来调节它们的培养条件,达到快速收获或抑制其泛滥的目的。”郭康宁说。

  崔维成表示,“沈括号”这一“流动实验室”,可以让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实现资源共享、数据联动。“这是一次学科交叉的海洋科考。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追寻星辰大海。”(完)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