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看见最真实的新疆:高原牧羊,边境垦荒、瓦克瓦克灯亮了……

2021
05-2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央视网消息:一路向西,这里曾见证最真实的贫穷与繁华,也曾埋下最深厚的情感与梦想。

  南疆,新疆天山以南。独具特色的西域风情曾为这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行走在喀什街头,数不清的幽深古巷延伸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异域风情的建筑在高饱和度的色彩碰撞下,勾勒出民族文化的多元与交融。打馕坑、乐器店、金银铺……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千年历史,孩童的嬉戏打闹与食物的浓烈气味则为这里注入沸腾与鲜活。

  地处帕米尔高原,这里自古以来就承载着阳光的慷慨馈赠。南疆,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地,但也曾在贫瘠中苦苦挣扎,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这里的“四地州”曾属于全国深度贫困地区。

  如今,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援疆建设中,喀什、克州等地早已摘掉穷帽子,向前跨出了一大步,这背后有不可抹去的心酸与操劳也有一心向前的热情与笃定。  

  瓦克瓦克,灯亮了

  2019年3月23日凌晨,奚科伟谢绝家人送行,孤身一人背着行李,登上了飞往喀什的航班,准备开启他的驻村工作。那天路上,他满脑子萦绕的都是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踌躇满志。

  抵达瓦克瓦克村的第一个晚上,天色已晚。半夜,奚科伟被一阵聊天声吵醒。伸手开灯,灯不亮,打开门一看,走廊里是值班的村干部。原来是停电了。

  在这里,村民对停电习以为常。

  回到屋内,他点上蜡烛,叫来了村支部书记,详细了解情况。村子没有财权,村财乡管,日常办公用费均要等乡政府拨付,而乡政府的费用也捉襟见肘,停电、停水是常事,每次会计充电费只敢充50元。

  驻村初期,奚科伟点了一个月的蜡烛,自己掏钱为村委会交了三个月的电费。

  瓦克瓦克村位于新疆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缘,日照资源丰富,每年日照时长长达2500-3000小时。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日照资源,出身电力行业的奚科伟很快着手申报了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华电的援助下,村委会屋顶铺设了196块光伏组件,项目于2019年8月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光伏电板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用电,还通过余电上网的方式,为村集体带来了第一笔创收资金。

  党的十九大报告,曾这样描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建好生态宜居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年多来,全自动冷压制砖生产线造出了瓦克瓦克村的第一块环保砖,彻底淘汰了砖厂取土烧火的落后生产方式。三百亩砖窑荒地实施生态修复后,如今已长满果树,枝头挂满累累硕果。

  “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博谷孜河,冲出了博孜塔格山形成了一个扇形的冲积平原,而瓦克瓦克村就是河边的一个绿洲。”这是奚科伟为了推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而想出来的一段介绍词。

  由于地域环境原因,瓦克瓦克村属于盐碱地,自来水中氟化物、硬度超标严重。村里发挥电厂水处理专业优势,为瓦克瓦克村小学、幼儿园量身打造了直饮水装置,有效滤除了各种杂质、细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让孩子们喝到了干净水、放心水。

  在祖国边疆,曾经“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已经成为历史。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瓦克瓦克村的改变正是这段伟大历史中的一个生动注脚。而这样的故事,在南疆地区有太多太多。

  上网入云,牛羊“走出”帕米尔

  新疆克州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位于帕米尔高原315国道旁一条通往国外的经济大动脉上。

  12公里,是牧区到村委会之间最远的距离;23公里,是村委会和托帕口岸的距离;3500-4500米,是草场的海拔;208户177人,曾是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字,而彼时全村一共才353户1230人。

  2018年12月,48岁的谭轩被选派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

  巴音库鲁提村是牧业村,草场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村民以放牧牛羊为主,收入水平偏低。然而,以传统方式养殖的牛羊,品质好、数量少。

  谭轩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吃水煮羊肉的情景。“白水煮,只放盐,不用任何调料,用手撕着吃香极了。”当时他脑子里就冒出了“打造帕米尔高原羊品牌”的想法。

  说干就干。没有运输渠道,就找物流合作;没有市场,就通过微信朋友圈向亲戚、朋友、同事宣传推介,这个70后工科男还尝试拍起了抖音视频、直播带货。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