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宇夫人程琳:我崇拜张定宇,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2020
09-1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出发去阿尔及利亚前,张定宇与妻女在东湖边的留影。 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翻拍

  程琳碰到张定宇,从一见钟情到一生挚爱

  只要是他喜欢的她都无条件支持

  9月8日上午,51岁的程琳坐在人民大会堂中一区19排,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看着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英雄”奖章挂在她的丈夫胸前,任泪水流淌下来。

  她的丈夫是张定宇。

  18岁时认识他的那一刻,她怦然心动。她崇拜他,被他身上越来越多的优点吸引着。

  等她23岁一满,他就迫不及待地把她娶回家。一辈子,不负她。

  程琳说:“我从18岁到现在,都很崇拜张定宇。下辈子,我还会嫁给他!”

  ■ “他爱读书,有很多爱好,很有责任心,也很有能力”

  9月14日,程琳和张定宇的家,窗明几净,整洁舒适。电视柜正中摆放着一家三口照片,右边摆放着由习近平总书记亲笔签署的“人民英雄”的证书和奖章,左边是这次一同领回的全国优秀党员的证书和奖章。

  程琳坐下来,慢慢讲她与张定宇共同走过的这些年。

  “我1987年从卫校毕业分配到医院,新来的护士要到各个科室轮转,快年底的时候,转到了麻醉科,在那里见到他。”

  张定宇比程琳早毕业一年,已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做了一年的住院医师。“特别爱学习,每天只骑自行车回家吃一餐晚饭,吃了饭又回医院学习到很晚,住值班室。”在那个全民崇尚知识的年代,大学毕业生还很稀罕,18岁的程琳对即将满24岁的张定宇怦然心动。

  武汉的夏天来得早,有一天,张定宇约程琳去汉江游泳。原来,他不仅感受到了程琳的爱慕,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个善良老实的漂亮女孩。张定宇的家在汉正街,程琳的家在长堤街,都是在汉江里玩水长大的。两个年轻人恋爱了。程琳上中班,张定宇会去给她送晚饭,他自己回科室看书,晚上一点钟程琳下班时,张定宇会细心地把她送回家,再返回医院。

  程琳回忆起与张定宇恋爱后的第一个生日。那时武汉全城都没有几家鲜花店,爱学习的张定宇经常去中南路上的外文书店,知道书店旁有一个鲜花店。他骑了自行车去,买了花再骑回来,洗个澡兴冲冲地送到程琳家,给程琳一个大大的惊喜。更大的惊喜是,送完花后他把程琳带出来去吃了一顿西餐。

  “他是很懂得浪漫的人。”他们去武昌的洪山体育馆看王洁实、谢丽思、蒋大为的演唱会,车少人多,他俩就干脆从洪山体育馆走回,先把程琳送回家,张定宇再回医院值班室。“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

  当时,张定宇在汉正街的家,只有20来平方米,一大一小两间房套着,没有单独的厨房,没有厕所。张定宇5岁的外甥一直由张定宇的妈妈带着。

  在长长的五年里,程琳爸爸看到未来女婿是个值得把女儿托付的人。结婚前夕,程琳爸爸惟一担心的是:“你们结了婚,么样住呢?”程琳说:“不要紧,他会想办法的。”

  张定宇与妈妈想的办法就是,他与程琳住里间,外间放一张可以折叠的沙发床,白天收起来,睡觉时打开,妈妈和外甥睡上面。

  “他爱读书,还专门学习摄影,兴趣很多,很有责任心,也很有能力。”程琳的崇拜没有被贫乏的物质生活所磨灭,相反她对丈夫越来越满意。

  ■ 无论他做什么,她都无条件支持

  1997年春天,张定宇告诉程琳,他要报名参加援外医疗队。

  程琳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你去吧。”跟张定宇结婚5年,程琳更加了解自己的丈夫,他每天都在学习英语,有空就大声朗读,渴望有机会出去看一看走一走,她不能拖了后腿。

  经过6个月的培训,1997年12月,张定宇随湖北医疗队出发去阿尔及利亚。这时,张定宇刚满34岁,程琳28岁,他俩的女儿3岁。

  所去国社会动荡,医疗队不能出驻地。张定宇知道程琳担心他的安全,就写信,也打电话,后来医疗队说电话费高了,他就自觉不打了。

  一去两年,张定宇给程琳的信更像日记,每天的事,自己去看了哪些风景名胜,随手记下来,风景会拍下,与远隔千里的程琳分享,信里会写,也会在照片上仔细介绍。一封信上的日期有好几天,全是日记体,基本上是一周一寄。

  “亲爱的爱人”,这是他大多数信的开头,少数会写“亲爱的程琳”或“程琳”。

  程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信要在路上走十多天,算着差不多的日子,程琳上班下班都要去收发室看看。

  有一次,张定宇随信寄回了一撮自己的头发,程琳立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赶紧剪下一小把自己的头发寄了去。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