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科技馆”到“科技馆之城” 北京市科协聚焦创新文化

2021
07-06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张素)“没有科技馆,我们就用好企业这个科普的重要资源平台,打造‘科技馆之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6日在一场经验交流会上如是说。

  当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历经近30年发展,成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的主平台。今年,这里提出要打造成为“科技馆之城”,科技游、工业游、创新游、文化游、研学游一应俱全。

  选择50个企业、文旅资源纳入首批“科技馆之城”建设体系;50个科技馆将陆续接受公众预约参观;数百名青少年实现“在家门口看科技前沿的目标”……王少峰透露,经开区还鼓励生产型企业设立独立的研发中心,并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此创新创业。  

  记者从会上获悉,经开区已先后成立开放式企业科协333家,占全市企业科协的三分之一,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52.85%,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挂牌成立“北京院士专家工作站”28家,引进院士38名,联合企业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已建设企业创新簇47家,促成了50余项科技项目合作……

  从海外归来、在经开区创办医学科技企业的陈谦对此颇有体会。他在这场经验交流会上说,得益于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他们不断产出成果,目前正在运用肿瘤疫苗技术研发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性疫苗。

  对于经开区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林表示,各区科协、园区科协要学习推广其经验,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马林强调,一要着眼科协组织工作特性,在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布局落子;二要着力加强创新生态建设,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增强创新链条的协同力、强化公平竞争的驱动力;三要着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以推动科普资源充分释放为抓手,积极推动科研主体科普,激发企业主体科普,盘活区域科普资源,促进科普融合发展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创新社会基础。(完)

【编辑:黄钰涵】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