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多举措推动未保法落地生根

2021
06-0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北京中小学多举措推动未保法落地生根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如何全面理解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为中小学生健康平安成长保驾护航?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市教委组织开展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两法”)系列学习活动,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新法新规要求,贯穿到治教理校全过程。

  未保法的落地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5月30日,北京市教委联合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开展专题培训,300余名中小学校一线法治教育教师积极响应。记者了解到,培训邀请法学专家、法官和检察官就“两法”的法理和实践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依托北京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工作室,通过小组设计授课计划、培养方案、教案设计,采用专项培训、集体教研、讲座沙龙等形式,让教师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课堂讲法。  

  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两法”,当天,北京市教委协同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了百余名师生,让学生们走进检察院、走近检察官、学习了解“两法”。通过与检察官零距离接触、参加贯彻落实“两法”座谈会和“6+1”未成年人保护论坛等多种形式,学生们对检察工作有了更多了解,加深了树立自护意识、提升自卫能力、做守法小公民的信念。

  北京各个区教委也在落实未保法的过程中不断“加码”。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委、区教委在多所学校设置了“校园护航员”,并于5月下旬举办了以未保法为主题的首期“桌面演练”,来自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44名“护航员”扮演成受欺凌的学生、欺凌他人的学生、班主任、校医、家长、校领导等角色,以情景剧的方式,模拟可能发生的场景,并给出应对方式。

  A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在每一条校规中保护你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学校保护一章中,用近20条法条、近2000个字,专门规定了学校在保护未成年学生方面的职责。

  如何把这些责任落到实处?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以下简称玉泉小学)一方面借用外部力量,聘任法官、社区民警等为学校法治副校长,为学生们带来普法课;同时,向内改革,用《玉泉儿童宪法》、班级法庭、闭环考核的师德培训等管理方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制定《玉泉儿童宪法》,让学生明白自身权利

  “我们的义务是:不去嘲笑、烦扰或排挤他人,不去伤害别人的感情,要对别人的想法表达出尊重和体贴”“如果老师或家长提出的惩戒自己不能接受,可以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还可以直接向校长提出不接受的理由”……在玉泉小学,有一本《玉泉儿童宪法》详细规定了每个学生的责任、权利、义务等。该校副校长石颖表示,学校早在2015年左右就制定了这一“儿童宪法”,由教师决策团和学生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这里面也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就会受到惩戒。我们把惩戒分为八级。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知道,犯错之后就必须承担一定后果。”在石颖看来,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明文规定,实际上也是在培养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班级法庭”中学会正确处理矛盾

  在玉泉小学的班级里,时常还会发生这样的场景:闹矛盾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了“原告”和“被告”,其他学生则变成了“法官”,“原告”“被告”还原事情经过,“法官”们发表建议,老师只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

  “有些事情是孩子们之间正常的摩擦,如果老师介入、家长介入,很可能小事情就变成了大矛盾。”石颖表示,学校在高年级都设了“班级法庭”,“他们可以自己举证,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们心里都有一杆秤,说出来之后他们也会做判断,帮着疏导。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同伴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提升法律意识,学校还在课后服务选修课中提供了“模拟法庭”相关课程,学生们可以选修。

  “防治学生欺凌,在学校以预防为主。”石颖介绍,校园里最容易发生欺凌事件的地方是卫生间。为了防控无死角,学校设置了“无缝式导护师”,每个课间都有老师在楼道里值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情况。同时,学校还在班级中征集学生“志愿者”,他们在卫生间如果遇到同学打闹等情况,第一时间告诉值守老师。

  师德第一,重视教师培训、考核

  “无论是新教师入职,还是新学期开学,我们都会有老师的师德培训。”石颖认为,只有老师在思想上做到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们,才是真正把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到实处。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