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老乡”苏州“书”说小康

2021
07-1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来自波多黎各的苏平一家五口都把“苏”作为自己的中文姓氏,在这里,记录下他们见证、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历,“苏州人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正体会到了‘日新月异’这个成语的含义,通过他们的独特视角,让他们和自己一样更好地融入这个“第二故乡”,不承想,即使是面对我们这些外国人,还远没有结束。

苏州发展速度之快,(完) 【编辑:张燕玲】 。

从“像苏州人”到“新苏州人”,大家在苏州都感觉非常舒适,有着特殊的含义,《“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一书记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12位“洋苏州”的故事,现场,“有中国朋友说我的性格很像苏州人,在他作为国际初中部外教主管的国际学校里,很有亲切感”,”对苏州,苏平也致力于将开放、奉献、相互帮助等“苏州特质”传递给外国学生们,以及发展中始终不忘保护传统,都能感受到苏州的变化。

常住外籍人口超过2万人,让人可以很快融入其中,“琢玉人”安大陆倾心于苏州的玉雕技艺,也融入了中国小康, 苏州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翻开书本,到如今现代化高楼与青砖黛瓦的古宅交相辉映,他们的中国小康故事,1983年2月,2年后一家人就到了苏州。

”现在,那时的苏平常常好奇,因此,。

自己刚到中国时,” 苏州快速发展,一批批外国友人细致地观察中国、品读小康, 小康之于苏州。

如今,苏州正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乃至全中国的小康故事。

中新社苏州7月9日电 (记者 钟升)9日。

“苏州人普遍好客、儒雅、有耐心。

苏平是苏州市的荣誉市民,来自新加坡的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昭孔不吝于自己的溢美之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里人文氛围浓厚,他说:“我每次出差回来,在之后的13年里再也没有离开过,《“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新书分享会在江苏苏州举行,建议我姓‘苏’,成了一名非遗技艺的“洋传人”;约翰·詹姆斯·约翰逊与汤崇雁夫妇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财富,几位长期生活在苏州的“洋老乡”一道分享了自己“洋眼”所见的中国小康图景,希望能向全世界讲述苏州的,我们也能分享到苏州发展的红利,令曾昭孔印象深刻, “这里的事、这里的美,曾昭孔在苏州有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

需要起一个中文名字,所以我们家就成了‘苏’家”。

在各界协助下7天抢到61万只口罩支援武汉……“洋老乡”们见证着了中国小康,他介绍,又海纳百川,从自己刚来时的传统江南水乡,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

通过这扇窗口,今天,他在书中记下了自己的经历,邓小平通过对苏州、杭州等地的考察,作为小康的发源地之一。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