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守护城市微光
在成都这座快节奏的新一线都市中,社区诊所如同城市健康的“毛细血管”,默默守护着居民的日常安康。宏康诊所的邓医生,不仅是这样一位坚守在基层的医者,更是一位将专业与人文关怀融入日常诊疗的“城市健康守门人”。近日,邓医生荣获了罗素医药与聚创之家联合授予的“儿童健康的守护大使奖”,我们有幸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探寻他创办诊所的初衷、在医生岗位的坚守,以及在基层医疗中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

从“大三甲”到“社区微光”:一份坚守的初心
谈及创办宏康诊所的缘由,邓医生坦言,这源于一份对职业生涯的重新规划和对基层医疗的深刻理解。
“之前在医院,我上了很多年的倒班,急诊和住院部的工作强度非常大。2017年,卫健委刚出台医生可以多点执业的政策,我就先出来尝试了一下。后来发现,诊所这边确实离不开医生,于是我决定从医院辞职,在2019年彻底回归到诊所。”
从大型医院的急诊科到社区诊所,这不仅仅是工作地点的转换,更是对医疗模式的深刻调整。邓医生和他的夫人原本都在医院工作,最终他选择一人先行,将宏康诊所打造成一个更贴近社区、更注重家庭健康管理的平台。这份“出来创一下业,看一下外边有没有新的发展”的勇气背后,是对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儿科:最需要“及时雨”的群体
在宏康诊所的日常接诊中,儿科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邓医生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为何对儿科患者倾注了更多的关注?
“在医院我们是全科医生,涉及到内、外、妇、儿、耳鼻喉,基本上所有的病都要看。但在基层,儿科有些病到了三级医院会特别麻烦。我们基层诊所可以承担儿科最基础的诊疗,因为儿童的基础病发病率相当高。很多家长不愿意耽误时间,小孩也本能地不愿去大医院,所以我们这边侧重把儿科的疾病了解了一下,并和医院急诊的同事们做了很多交流。”
邓医生强调,儿科诊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专业判断。对于儿童而言,病情变化快,基层诊所的便捷性成为至关重要的第一道防线。
专业与温情:瞳孔不等大背后的生死时速
在邓医生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有一个案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也深刻印证了基层首诊医师的责任与专业性。
“大概是在2000年之前,有一个只有10个月大的小孩,奶奶带过来时说小孩一直在吐,以为是喂多了。来的时候小孩处于一种谵妄状态,完全没有意识反应。我反复询问是否有外伤史,奶奶都说没有。但我检查时发现,小孩的两个瞳孔不等大。在医学上,这可能是颅脑外伤、颅内出血的表现。”
面对家属的不理解和拒绝,邓医生展现了医者的果断与坚持。他立即联系了小孩的家长,并要求他们直接前往华西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
“最后通过120送到华西医院本部,CT结果是颅内出血。当天就做了开颅手术。后来华西的医生说,如果再晚半个小时,可能就抢救不过来了。他患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外血肿,这都是危及生命的。”
这个案例让邓医生深有体会:“病人一定要看病,要到医院来找医生,要进行查体,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他庆幸自己没有听从孩子奶奶“开点止痛药”的建议,坚守了首诊医师的职责。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邓医生精湛的查体技术,更彰显了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尽责。
秋冬健康指南:抗生素的“红线”与团队协作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愈发寒冷,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发期。邓医生提醒,近期高发的传染病主要有甲流、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邓医生给出了细致的建议:
• 学龄前期(0-6岁): 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饮食习惯,家中常备体温表,有发烧及时处理,并及时就诊。
• 学龄期: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关注其在校的咳嗽、乏力等症状,通过校医及时测体温,并就近就医。
针对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发烧时就使用抗生素的做法,邓医生明确表示:
“滥用抗生素肯定是错误的,不能乱用。我们国家现在推荐抗生素要有指征才能用。大多数的发烧,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是时间比较长的高烧,可以做一个CRP加血常规,看一下炎症反应。如果没有炎症,抗生素最好不用。”
关于抗生素的疗程,邓医生建议:如果是肺炎等重症,疗程可能需要一到两周;但对于普通炎症,建议三天之内,不能超过三天,如果没有效果或无炎症指征,应立即停用。

女性健康:不容忽视的“半边天”
除了儿科,宏康诊所的另一个特色是妇科诊疗,主要针对宫颈等方面的常见问题。然而,在接诊过程中,邓医生也观察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妇科的重视程度,好像女性自己还不够。”
对此,邓医生向广大女性同胞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女性的一些常见病,主要是一些阴道炎、外阴炎。在有一点炎症反应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能盲目自行购药。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查处理,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女性本身的结构特点就容易引起这些症状,所以建议是有问题及早处理,不要盲目先吃药。”
小而精的医疗团队
宏康诊所虽然规模不大,但设施齐全,团队协作高效。邓医生介绍:"目前坐诊医生主要是我一个人,还有几位兼职医生在有空时过来帮忙。另外我们有3-4名护士,负责输液、打针、处理医嘱换药等工作。"
在检验方面,诊所可以开展一些基础项目:"主要是血常规、血糖、肝功、肾功这些最基础的检查。如果涉及到更复杂的项目,还是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在诊所的日常运营中,邓医生也为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团队协作的“有趣”瞬间:
“有一次病人输液出现过敏反应,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你不用去叫谁,他都知道去做相关的事情。一个护士会去推氧气吸氧,另一个护士会拿抢救药物的急救箱。医生这边还没做口头医嘱,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到位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这不仅是团队默契的体现,更是宏康诊所具备应对突发情况处理机制和能力的有力证明。
未来愿景:平稳、安全、信任
访谈的最后,我们请邓医生展望了宏康诊所的未来。
“我希望我们的诊所能在这个大环境当中,能够平稳、安全,然后渐渐上进的一个发展过程。也希望给广大的患者带来一个安全、可靠的一个信任度。”
这份愿景没有宏大的商业目标,只有对医疗本质的回归——安全、可靠、信任。
当被问及最想对一直以来支持诊所的患者和家属说些什么时,邓医生露出了一个温暖的笑容:
“我觉得希望少到我这来吧。哈哈哈,少到我这里来。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来找我的。”
这句简单的话,道出了一位医者最纯粹的心愿——不是希望病人越多越好,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少病,同时也表达了在需要时他随时都在的承诺。
在医疗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像邓医生这样坚守在基层的医者,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他们是健康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宏康诊所的故事,正是无数基层医疗机构的缩影,平凡中透着伟大,细微处彰显真情。